吕梁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推进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时间:2024-01-04 10:39浏览:8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学前教育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会组织调研组奔赴全市多所幼儿园实地走访调研,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全市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情况的报告》,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且有质量地发展,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从机制上破解“入公办园难”问题

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了摸清底子、找准症结,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听取和审议了市教育局局长赵雪宏所作的《关于全市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情况的报告》。

调研中,“入公办园难”呼声最高。全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037所,但是城区公办园只有70所。在园幼儿122006人,公办性质幼儿园在园人数64357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人数为20269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2.7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69.36%。然而,我省2019年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我市无论是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还是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都不达2020年目标要求。尤其是城区公办园班容量逐年增加,平均班容量已超过50人。全市城区70所公办幼儿园,公占幼儿园总数的6.75%。公办园数量少,幼儿上园需求大,成为入公办园难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决入公办园难的问题?9月24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中提出具体解决方法。一方面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在老旧小区改造、新区开发中,将配建幼儿园纳入规划建设。已建成(含已在运营)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均移交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为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另一方面对已建成小区未规划配套幼儿园的或规划不足、建设不到位的,要通过补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采取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培训教师、结对帮扶、教研指导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对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依据其提供的普惠性学位数量和质量,同级财政按生均不低于600元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补助。完善普惠性民办园退出、认定制度,每年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预计2021年全市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园30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园30所,全市公办率达55%以上、普惠率达80%以上。学前教育公办率和普惠率逐年提高3—5个百分点,到2025年,公办率达到70%以上、普惠率达到90%以上。

从实际出发解决公办幼儿教师短缺问题

“由于缺少编制,幼儿园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经过多方考量后,我们只能放弃就近上公办幼儿园,花将近一年3万元的学费去民办幼儿园。”家住离石区和平街的王女士道出了众多家长的无奈。

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劳动人事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布〈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为1∶6—1∶7。然而,从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幼儿园老师和幼儿比例为1∶30,远远超出国家标准。我市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5192人,在编教师2697人,在编教师占比仅17.8%,师资短缺的情况比较突出。每班应配备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但大部分园所基本都是一人包班,且带班教师多为代教或不能承担教学任务,年龄偏大的公办中小学教师、专业性不强,流动性很大。近几年招聘的正式教师,挤占小学教师编制,人在幼儿园工作,编制在小学,各项待遇从政策上得不到落实。

为此,赵雪宏在市三届五十六次人大常委会中提出,要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对公办幼儿园编制重新核定并增加编制。不断增加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教师数量,确保公办园每个班配备至少一名公办或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教师。要认真落实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同时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实施乡村公办园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法依规为各类幼儿园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幼儿园园长、教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市人大常委会在关于全市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建议,相关部门要落实《关于统筹编制资源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探索市域调剂、以县为主的幼儿教师动态调配机制,利用中小学富余编制解决公办幼儿园所需编制,并及时补充配备公办幼儿园教师,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切实把好幼儿园园长、教师入口关。与此同时,要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完善考评制度,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政策等措施,力争使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得到及时补充,能够有一批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在学前教育岗位上培养孩子。

从源头上防止幼教“小学化”

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但是,在我市特别是部分民办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仍比较严重。

许多培训机构等常常大肆宣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理念的误导下,部分家长在教育功利传压下,焦虑在逐渐增大,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抢先一步,在幼升小阶段先人一步,希望在以后赢得更多机会。有的家长会刻意把孩子转到“小学化”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需求,也为了幼儿园的生源保证和巩固,一些幼儿园不得不违心地继续“小学化”。殊不知,幼教“小学化”的问题,既让幼儿过早产生厌学情绪,又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同时对幼儿的科学保育、小学阶段的正常教育、整个教育的秩序和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市人大在调研中了解到,全市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仅户外活动场地窄小,各种幼儿功能室短缺,满足不了幼儿多元化的活动需求,也没有专门的幼教经费,靠收取保教费以园养园,教师工资低、待遇差,未缴纳医疗和养老保险,教师流动性很大。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缓解生存压力,迎合家长心理,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满足幼儿的感知、体验、探索需求,而是用识字、计算等作为卖点来吸引生源。

对此,市人大调研组和部分代表建议,教育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监管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保教理念,建立良好师幼关系;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也明确,禁止向幼儿传授小学阶段才应该接受的具体教科书知识。注重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公德意识,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幼儿园保教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将汇总整理对《关于全市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开展持续性跟踪检查,推进我市加快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让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使普惠性民办园成为民办幼儿园主体,带动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择校热、大班额、公办挤等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真正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Tag标签:

猜你喜欢

热门文章